后因别服伐肝之药,耳症复作,寒热面青,小便频数,此肝火血燥也。 若饮食夹惊,及积滞而不通者,用大连翘饮之类。
疳眼者,因肝火湿热上冲,脾气有亏,不能上升清气,故生白翳,睫闭不开,眵泪如糊,久而脓流,遂至损目,用益气聪明汤、茯苓泻湿汤,及四味肥儿丸。一小儿伤食发热,呕吐唇动,服消导清热之剂,饮食已消,热亦如故。
若眉间色黑,或指纹反出外者不治。若食在胃之上口者,吐之;胃之下口者,消之;腹痛痞胀,按之益痛者,下之;下后仍痛,按之则止者,补之。
凡作渴饮冷者,属实热,宜泻胃火。夜啼,灯心、钩藤汤下,加白术、茯苓、白芍药尤妙。
酿乳法治婴儿有胎热症,令乳母服之,不可遽用冷药,恐损脾胃。后不守戒,仍作,用大黄等药,前症益甚,更滞颐弄舌手足冷。
足太阴之疟,令人不乐,好太息,不嗜食,多寒热,汗出病止则善呕,呕已乃衰。若服克滞之药,致腹作痛,按之不痛,脾气复伤也,用五味异功散。